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您的位置:证书大全 >>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 考试简介
  • 证书价值
  • 等级/科目
  • 报名条件
  • 通过率
  • 备考建议
  • 常见问题
考试简介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是国家统一组织的选拔合格法律职业人才的国家考试,前身为司法考试。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由司法部负责实施,实行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评卷,统一确定合格分数,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可以按照规定程序申请授予法律职业资格,由司法部颁发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法律职业资格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属于准入类。

证书价值

别的且不说,国家司法考试历来被认为是“天下第一考”。2018年起,国家司法考试被改名为“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这个一改革,象征着司考更进一层次,也更加受重视。

另外改革还将应当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人员由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扩大到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的工作人员,以及法律顾问、法律类仲裁员。明确规定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申请律师、公证员执业,在行政机关中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法律顾问的公务员,以及担任法律类仲裁员的,应当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

改革后报考条件也变得更加严格,门槛更高,再加上本身极低的通过率都决定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高含金量。

等级/科目

法律职业考试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

客观题考试分为试卷一、试卷二。试卷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律史、国际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卷二:民法、知识产权法、商法、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

主观题主要考察科目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理学、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

报名条件

根据《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九条和第二十二条的相关规定,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可以报名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新人新办法”: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行;

(四)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五)具备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或者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法律硕士、法学硕士及以上学位;或者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学位且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 

“老人老办法”:

本办法实施前(2018年4月28日前)已取得学籍(考籍)或者已取得相应学历的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者高等学校非法学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在校生报名

根据往年的《司法考试报名通告》以及《办法》的规定,《办法》实施前已入学的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年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名参加考试。

港澳台学生报名

持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者国外高等学校学历(学位)证书报名的,其学历(学位)证书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符合报考学历(学位)条件的,适用《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可以报名参加考试。

通过率

从数据来看,法考通过率一直维持在10~15%左右。难度比较大,即便是法考改革后,其合格率也大概在这个范围内(必须客观题和主观题都达到标准才算通过)。

备考建议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复习是一个艰巨的工程,其特点是内容庞杂,涉及的法律条文众多,很多刚开始复习的考生不知道该何从下手。其实总体按照一个原则即可:先实体法,后程序法,先国内法,后国际法。

我们可以将考试内容细分为几个部分。六大主干部门法,包括民、刑、行三大实体法和相应的三大程序法,以及商经中的公司法、合伙法,证券法、三国法中的涉外法律,这些都需要多安排时间下大工夫,真功夫,如果能把这部分抓好,法考的难关也就突破了。

一般说来,建议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复习按照先实体法,后程序法,先国内法,后国际法的顺序。实体法是程序法的基础,没有实体法程序法就失去了依托;从难度上来看,实体法一般难度也比较大,从实体法开始复习时比较慢恰当的。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重点比较突出,以记忆内容为主,过早复习容易忘记,建议复习时间可以稍微靠后。

同时,错题和框架图对法考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能帮你节省很多时间,清晰地构建知识框架。

常见问题

1.能否在异地报名?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行网上统一报名,考生可自主选择报考地,不受工作、学习或者户籍地限制。户籍在放宽地区人员申请享受考试放宽政策的,也可以到非放宽地区报考,考试结束如成绩合格应向户籍地司法行政机关申请授予法律职业资格。

2.法律职业资格和法律执业资格有区别吗?有什么区别?

法律从业资格证书就是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法律职业资格证是证书持有人通过全国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表明已取得律师职业资格,初任法官、检察官任职资格,由司法部统一制作、颁发。具备该证书同时是在其他行业及单位、组织中从事法律事务、法律专业工作的唯一任职资格凭证。例如,担任企事业法律顾问、法律事务部门岗位职务,申请从事基层法律工作者等其他法律专业技术性岗位。

而法律执业资格就是律师职业资格证,是指在律所和法政单位实习满1年领取的执业证书,有这个证书你就可以进行独立承担办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律师。

3.司法考试合格后,拿A类、B类法律职业资格证有什么区别?

A类 :适用于报名学历为大学本科以上,考试成绩为360分以上的应试人员。

B类 :适用于属于放宽报名学历条件地区,且报名学历为法律专业专科,考试成绩为360分以上的应试人员。

C类 :适用于属于放宽报名学历条件地区,考试成绩为335-359分的应试人员,以及在民族地区,确需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诉讼而得到照顾的以民族语言文字应试的人员。

司法部根据法律规定精神,对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上述分类,只是对应试人员的不同情况所作的客观分类。实践中,应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司法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及相关规定和政策具体掌握。

4.法考“两次报名”是什么?

考生首先要报名参加客观题考试,在客观题考试通过后,需要再报名参加主观题考试。